第一百七十七章:一脉相承的兜底思想(2/3)

作品:《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就可以有酒有肉有荤有素。

而一两银子在谪仙这里,可以换足足一千文钱。

虽然不知道谪仙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当这一两银子真的发到手里的时候,百姓们的三观就又一次受到了冲击。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疑问,不仅仅百姓们有,降临此界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也有。

赵华想了半天没想明白,终于忍不住看向了一旁的老师,如今农学院的总负责人黄子兴。

“老师,为啥啊,为什么突然这么大方了?”

黄子兴此刻正在补苗,抛秧的效率比插秧要好,这是真的,但这不意味着抛秧就很简单,因为抛秧之后还得补苗,补苗也很麻烦。

此刻黄子兴就在补苗,他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一根一根的把秧苗插进水田之中。他早就撸起了裤腿,两条腿之上全是泥巴,腿毛也显得很稀疏,看上去没几根。

听到赵华的询问,黄子兴头也不回的道:“很简单啊,这个事儿吧,你可以说是先进文明对底层百姓的兜底,也可以看作是大夏历代以来的习俗吧。”

“即使在古代,在封建时期,遇到了灾难,百姓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朝廷,到了后来,朝廷就开始救灾了。再到后来,当众人遇到灾难的时候,下意识的就会想到朝廷。”

当然,这是大夏的古代。不是西方诸国的古代,要是西方诸国遇到了大灾,指望国王或者大公、伯爵们救灾,那可能就是想多了。

你遇到灾难了,你饿死是你的事儿!

我可以用国王、大公、伯爵、贵族的私人身份,对你们此次遇到灾难表示同情,并且愿意不吃饭一天为你们祈祷,也愿意捐出我一个月的收入,表示对你们的仁慈。

但想要让我动用国库的钱,动用国家的钱去救助你们,那就是想太多!

梦里啥都有!

这其实也是东西方诸多差异中的一个。

“你看,遇到灾难之时的救灾,是不是可以看做统治者对治下百姓的兜底?”

“如果纯粹的站在利益角度上看,灾民们倒霉了,家破人亡了,统治者可以不管啊,饿死不就行了。谁敢造反,统统杀了。”

“甚至干脆建立一个隔离区域,哪里有大灾,就在哪里建立一个隔离区域,然后让大军守着,这样就不怕造反了。”

至于说这么做很残酷,封建时代残酷的事儿多着呢!

甚至那个时候的西方诸国,可比东方残酷多了!

“但是吧,古时的统治者没有这么做。早在战国时期,魏惠王就知道,河内灾则移其民于河东,河东灾亦然。”

“你可以说这是君王们为了国家的国力考虑才不得不救灾,但换个角度,我也可以说这是古时的统治者,古时的朝廷,为百姓们提供的基础兜底,基础保证。”

这种政府、朝廷、统治者、君王为百姓们提供基础兜底的思想,一脉相承,从未断绝!

“而到了如今的大夏,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兜底,在这九年的上学期间,学杂费全免,就是可惜这样的政策我没赶上,好像我下一年的学生们赶上了……”

“可是,这不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打工人吗?”赵华直接说道。

“但你换个角度看,这其实就是大夏出钱,主动兜底,为那些上不起学交不起学费的人兜底。”

“还有我们的医保,也是大夏对某些家庭贫困没钱看病的人的兜底。”

“你用兜底的思想来看我们曾经出现过的一些政令,就会发现,兜底的想法,真正是一脉相承,从未断绝。”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兜底的标准、范围、福利,也一次次的扩大,一次次的变强。”

“只不过,我们的大夏还是不够强,还是不够厉害,所以过去的时候,很多人没有享受到相关的福利,所以他们就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些政令。”

不是大夏不想直接给全民兜底,而是如今的大夏还做不到,所以只能优先给某些群体兜底。

“以此类推,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夏给全民兜底的日子,也不会太遥远。”

可能到时候给全民提供温饱,让全民不工作也能吃饱,就只是那个时代大夏最基本的兜底政令。

“就像之前的全民脱贫,很多贫民经过个人努力和政令帮助以及基层公务人员的帮助,确实实现了脱贫,虽然他们可能年收入才四千出头,但这确实是两年前的脱贫标准。”

听到年收入四千和脱贫标准这两个词的时候,赵华就忍不住挠了挠头。

年收入四千,这个脱贫标准可真是够低的,这么点儿钱够干啥?

这不是随便洗个盘子当个服务员,年收入都不止这个数吗?

看着懵懵懂懂的赵华,黄子兴只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这个学生,自己是打算当亲传弟子培养的。天赋也好,也愿意下田,可就是年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七章:一脉相承的兜底思想,网址:https://www.52cxzw.net/307/30743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