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抢得越狠,死的越惨(3/3)

作品:《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顺合计了一下后续应对。

没看错,就是诸葛亮坐中军帅位。毕竟他已经是中书令了嘛,算是朝廷三公的级别待遇,督师救援当然以他为主帅,高顺则算是具体统兵指挥作战的将领。

诸葛亮跟高顺合作也有十年以上了,当年在南阳郡修运河,在昆阳、汝阳一带跟曹军打相持战。但最初高顺才是主帅,诸葛亮则是地位略次之,类似监军的角色。

谁让诸葛亮升官快呢,和平年代还能继续建功立业升官,十年之后两人地位就彻底颠倒过来了。而那些武将十年里没捞到升迁,自然只能原地踏步。

此刻,诸葛亮摸清了楼班的动向,立刻便判断出他来路上随手安排的计谋奏效了:

“楼班匹夫,果然无智,略施小计,他便以为我军急于冒进、‘日行百里而趋利,可撅上将军’。

他一开始既不退走,也不迎击,而是保持死死围住南皮城,等着我军攻打他的围城营垒甬道、以逸待劳,这是笃定了咱没有带粮草急行军,觉得咱要进南皮城就粮。”

高顺摸着胡子听完,觉得诸葛亮所言没有任何问题,但楼班的智商也太低了,怎么会这么容易上当?

高顺不解追问:“楼班怎么会觉得、仅仅如此就能让我军缺粮?就算进不了南皮城,我军还可以从平原郡的黄河北岸渡口,陆路以牛马车辆转运百里陆路补给。

冀州富庶之地,就算周遭百里被抢了,远处粮食还是可以快速运来的,我军还不是想相持多久就相持多久?

而且,令君走黄河行军,这是为了假装‘我军胆怯,不愿走离南皮更近的拒马水、大清河进兵,因为这些小河无法行驶大船,小船没有掩体、容易被沿岸骑兵骑射骚扰杀伤’。

当时我便觉得这个理由挺牵强的,不好演,楼班肯定会警觉到咱是不是另外分兵绕后了。谁知,楼班竟然全无知觉,我军之前准备的障眼法,都没机会用上。莫非其中有诈?”

高顺这番话,通俗来说,就是:我都嫌自己演技差了,但对方居然都没机会发现我需要演技,让我那么差的演技都没用武之地。

诸葛亮摇了摇扇柄,轻松笑道:“草原胡人不用这么想问题,他们也不担心你说的那两条筹粮路线——只要楼班发现我冒进,但冒进到最后临门一脚时却又犹豫不决,不敢强攻南皮围城营地,他绝对会乐见其成的。

一方面,他现在肯定在通知拓跋力微和其他各路胡人集结靠拢,稍微等上两三天,绝对对他是有利的,他的援军会先到,而赵骠骑和张太尉却没来得那么快。

所以三天以内的等待他愿意看到,五天八天以上的等待,才是他所不乐见的,他要改弦更张,也可以等到那两段时间差之间再调整。

另一方面,他见我军疲惫赶来、却在平原上扎营,摆出一副泥古不化的‘与城内守军掎角之势’的姿态。他肯定会想办法把咱围住,昨天没围今天肯定会围,最晚到明天。

到时候,包围断了粮道,就算平原黄河渡口或者大清河的粮食可以运来,只要运不进我军大营,最后这段路不通,我军就得出营野战,护送粮队,那营垒再坚固又有什么用呢?楼班这不就逼出了一个让我军在他希望的时间与之野战决战的机会了么?他肯定会乐于如此的。”

高顺一想也是,要实现“阻止诸葛亮与南皮守军会师、吃到南皮城内的粮食”这个目的,有两条路子可以做到。

第一条是围住南皮。

第二条是更加釜底抽薪的,直接围住诸葛亮,一样能断粮。不管其他粮道畅不畅,断掉你“最后一公里”,不让你送进军营就完事儿了。

好在,这一切看似完美的安排,不是楼班自己想到的,而是诸葛亮随手一个布局,诱导楼班想到的。

既然如此,这一切当然都是诸葛亮主动希望看到的,也有必然有可怕的后手。

刘备这一次,其实给了诸葛亮五万援军,但诸葛亮在正面战场只弄来了四万人。还有一万人,提前一天趁夜通过了平原郡与渤海郡交界的黄河河段,此刻估计已经顺流驶出了黄河口、到了渤海海面上。

同时,诸葛亮还请旨让刘备同意派今年刚回到中原驻扎的太史慈部,从青州半岛北岸集结了一部分部队,也会跟诸葛亮那一万人会师、用诸葛亮偏师的船队运载,到时候直接在右北平与辽西之间的渤海湾登陆。

只要拓跋力微和楼班敢来围困救援南皮的汉军援军、后方空虚。诸葛亮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登陆战断敌归路。

当然,两万人在太史慈的带领下,就算登陆战断后成功,也坚持不了多久。这些胡人只要反应过来,全力撤军,还是能突破或者绕路的。

但诸葛亮也没指望太史慈自己就克尽全功。太史慈只要迟滞拖延一个时间差、击破敌军后队一部、挫其锐气、夺回其辎重粮草、掠走的补给物资。然后,赵云自然会来收拾残局。

辽东骑兵主力,最多也就比太史慈的登陆部队再晚五六天,最多七八天而已。

楼班越贪,抢得越深入,死的越惨。
本章已完成!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最新章节第47章 抢得越狠,死的越惨,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4/254338/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