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海鲜做海鲜(3/4)

作品:《火种进化

的下落。

“不知道东海水族为何要组织这个厨艺比拼大会呢!”

“我们也不知,好像是有大事发生,所以我们也想要参与这个盛会!”

问答之间,双方的关系进一步融洽。

林羽先前的一些对水族的揣测,也得到了印证。

那些采集野菜的水族回来,然后开始试验新菜品,正好请林羽品尝。

大厨便是奇绿豆,还有龟花糕。

龟花糕乃是长岛巨龟的嫡系后代,实力也强,跟奇绿豆不相上下,并没有比林羽弱上多少。

光是一个长岛上就有这两大强者,却没有对岸上的人类进行伤害,看来这些海中水族的确遵循山海顺泽,山是山,海是海。

龟花糕之前带着众水族去采集野菜回来,对着林羽拱手一礼,“贵客见谅,慢待了!”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烟霞井的缘故,林羽对这些龟类有些亲切感,相信龟花糕也是一样。

“好叫贵客得知,我们长岛要做的这道菜,也睡来自人类历史,叫做鱁鮧。”

“鱁鮧?”

“没错!这道名菜,源自当年汉武帝征讨东夷,大败异族于海滨,发现海边渔人制作的鱼肠特别好吃,埋在泥土里面啊,照样香飘十里,这一吃啊,果然美味,所以特别命名为逐夷,又叫鱁鮧,大概是用鱼肠做的缘故。或许就是你们所说的鱼鳔。”奇绿豆说起这鱁鮧的时候,摇头晃脑,颇有些古人风范。

龟花糕似乎对此有不同意见。

奇绿豆连忙摁住它说道:“古籍之中有很多说法,不过我觉得《齐民要术》里面说的一种也比较靠谱,不仅说的很详细,而且还有具体的制作方法。这鱁鮧是黄花鱼、鲨鱼和鲻鱼的内脏用盐腌制而成的鱼酱,取这三种鱼的肠、肚、鳔,洗干净腌好密封。埋在屋外的泥土中,夏天晒二十天,春秋五十天,再加一整个冬天,这鱁鮧算是做成功了,用姜跟酒蘸着吃,鲜美的一塌糊涂。当然这是典籍上所说,还要做出来才知道。我大概就推荐这两种做法。”

似乎觉得自己有两种做法,所以不太肯听龟花糕的意见。

两个厨师之间似乎已经争吵过无数次。

“那你为何还要苦苦寻觅各种野菜?因为你这两种做法都腥味太重!”

“南朝宋明帝刘彧也很喜欢吃鱁鮧,这位因为肥胖而病死的皇帝,直到临死前还在大吃。他是怎么吃鱁鮧的?《南齐书·良政传·虞愿》里说,‘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如果真的是用盐腌的,宋明帝会一顿吃几罐吗?唯一的解释,就是这鱁鮧是用蜜糖渍的。你一定很奇怪,海鲜鱼肠天然有腥味,怎么能用蜜糖渍?这不是腥味更大吗?”

龟花糕是个黑黑的壮汉样子,跟名字一点都不符合,声音提起来的时候像是破锣,听着极为刺耳。

它甚至寻求林羽的支持。

“贵客,你听我说,实际上,这鱁鮧根本就不是用海鱼做的,更没有鱼鳔鱼肚,而是鱼肠,或者说,是河豚白。

我研究了更多的古籍,毕竟老奇它老眼昏花了,又不肯去翻阅人类典籍。

清朝俞正燮在《癸巳类稿·书后》中说,‘盖鯸鮧,河豚白。蜜渍久藏之,使宣味不失,故起腹气。贫家不易得。鯸鮧误为鱁鮧,又作逐夷’。

当年汉武帝逐夷到海滨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真正历史记载征服东夷的是吴王阖闾。唐代陆广微的载,‘吴王阖闾十年,东夷寇吴,吴王结亭于此,以御东夷’。这个亭,就是姑苏阳澄湖南岸的唯亭山。宋朝的《吴郡志》也提到过:‘夷亭,阖闾十年,东夷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

既然是在姑苏,哪里来的海鱼?所以这鱼肠,实际上是河豚白。 什么是河豚白?河豚制造和贮存精。子的器官。河鱼本来就没有海鱼那么腥,更何况河豚。更重要的是,河豚本来就珍贵,更何况河豚白?

贵客你说,我用河豚白,再用特殊海岛野草去腥,必定美味是吧!肯定比老奇的美味!”

林羽听明白了,一个是用海鲜盐渍,一个是用河豚白蜜渍。

不过,他刚才分明是听到奇绿豆说,要做河鲜。

可见奇绿豆早就认同了龟花糕的做法,此刻却还在“固执己见”,这是为何?

不过这是奇绿豆跟龟花糕之间的事情,林羽也懒得去伤脑筋。

“这个,要不品尝了再说?”

不管是盐渍还是蜜渍,林羽都打算尝尝,毕竟鱁鮧这道菜他还是很感兴趣。

“好叫贵客得知,暂时因为争论,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河豚白,今日只能用普通将就。”

林羽是听明白了,或许要河豚异类的河豚白,才是珍贵的材料。

但是河豚是在内河诞生,且河豚诞生异类相当不易,极为稀少。

长岛水族肯定要派出大量人手,前往大陆才行。

这就跟山海准则不符合,跟水族坚持的井水不犯河水相冲突。

看来奇绿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种进化 最新章节第两百四十五章 海鲜做海鲜,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3/25343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