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彭仕羲纠众造反(2/2)

作品:《木匠王爷

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后来,章惇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召试馆职。考试合格,他却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没有任馆职,任武进知县。

熙宁二年,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章惇。王安石和他相见后,极为欣赏。王安石开始变法,让章惇进入集贤院。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殿校理、中书检正。参与制定新法,监修国史,编撰实录。

熙宁四年,章惇奉命分析渝州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章惇改任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兼详定编修三司令式,及诸司库务岁计条例,参与制定财政机构的法规。不久,章惇被派往邠州调查处理案件。章惇沿途了解了陕西推行雇役新法,一及其他情况。章惇提出采取粮价低时,官府大量收购,以备时用。边境无事,将军队移往丰收地区就粮,以解决军需,得到赵顼采纳。

熙宁五年,章惇拜两湖察访使,西南多山,土民杂处,历代都视为化外之地,叫着蛮、夷,从来不安置官吏。只是令各处的酋长,管理土人,让他们自己镇抚。宋朝初年,辰州人秦再雄,有勇有谋,蛮人大多畏服他。

赵匡胤得知,于是召他进京,当面慰谕,命他担任辰州刺史,对他寄予厚望。还同意他自定吏属,给他一州的租赋。秦再雄感恩图报,派选亲校二十人,分使诸蛮,招降各部,因此数千里内,再没有边患。此后就算有些不安定的地方,也很快平定。

仁宗赵祯的时候,溪州刺史彭仕羲纠众作乱。彭仕羲土名福送,是彭士愁的第五代孙,彭仕羲对宋朝的控制与榨取非常不满。宋仁宗明道元年,仕羲之兄、下溪州刺史仕端去世,他继兄袭职,自称“如意大王”。当时溪州辖境的二十个州中,有13州不听仕羲节制。他强行撤换了头领,并制造武器,训练士兵,准备反宋。

皇枯二年,彭仕羲强夺了儿子彭师宝的妻子,到了儿子的怨恨。彭师宝于是举族奔赴辰州,向宋朝状告彭仕羲杀害治下十三州将,兼并土地,独自称王,图谋作乱等事,并引着宋朝辰州守备宋守信等率领官兵四千,入溪州征讨彭仕羲。彭仕羲借助湘西地区溪流湍急,山深林密,山路险阻,沿途伺机伏击官兵,使宋守信处处挨打,狼狈而归。宋军掳去溪州的老弱妇孺和溪州铜柱,作为战利品交差。

宋廷对宋守信等以降职论处,自此溪州与辰州关系恶化。溪兵在辰州边境时来时去,行动敏捷,健步如飞,官兵根本无法对付。宋朝下诏给他,以裁减贡奉,岁赐如初为条件,诱使彭仕羲重新归附。彭仕羲不从,边境摩擦经年不息。

宋廷派窦舜卿、朱处约等率军万余人,抵达辰州、溪州边界。他们首先劝谕彭仕羲归顺。彭仕羲看到宋兵势众,同意议和,派人到宋营中,解释“如意大王”是因为远人不懂中国礼法所致,并不是有心谋反。宋守信等人轻信彭师宝谗言,轻率用兵,使溪州受害,这是数年边境战火不息的原因。现愿以二十州重新归从朝廷,并恢复以前的贡奉制度。

窦舜卿接受了彭仕羲的请求,班师回朝。彭仕羲归顺后,溪州与辰州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嘉祜二年十二月,宋派殿中丞雷简夫与转运使王绰、州将窦舜卿再次率大兵征讨,攻取落鹤寨至石马崖、暱溪、十年间等溪州所占的官地。
本章已完成! 木匠王爷 最新章节第356章 彭仕羲纠众造反,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2/25283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