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王安石推行新法(2/2)

作品:《木匠王爷

谪离京城。御史中丞吕诲,也参与进来,写了一篇弹劾文章,入朝面奏。途中遇着司马光,问他何事?吕诲便道:“我将参弹劾一人,君实赞成吗?如果赞成,请为我的后援。”司马光问弹劾何人?

吕诲答道:“便是新参政王安石。”司马光故作愕然地说道:“朝廷正喜得人,你为何要弹劾他?”吕诲叹道:“君实也这样想吗?怪不得别人。王安石好执偏见,党同伐异,他日必败国事,这是腹心大患,不弹劾他,还等到什么时候?你如不信,尽管请便,我入朝去了。”司马光答道:“我正去侍讲经筵,不妨同行。”两人一同入朝,来到赵顼面前,吕诲即袖出弹章,上殿跪呈。赵顼当即看阅,无非是指斥王安石。

赵顼看到里面有误天下苍生的话,不禁勃然大怒,将原奏掷还。吕诲大声道:“陛下如不肯信,臣不愿与奸佞同朝,乞求解职!”赵顼也不多言,只是命他退去。吕诲退后,赵顼下诏令吕诲出任邓州。范纯仁也弹劾王安石,赵顼不予理睬。

范纯仁字尧夫,吴县人,是范仲淹的次子。天圣五年六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母亲李氏梦见一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用裙子接着,接着就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聪慧,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中皇祐元年,他考中进士,任武进县知县,但以远离双亲而不赴任。又被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他仍然不肯前往。

范仲淹对他说道:“你之前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长葛县离家不远,还有什么可说的?”范纯仁说道:“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也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范仲淹门下多贤士,像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类,范纯仁都与他们有良好关系。他自己也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有时因为他学习到深夜,油灯的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样的颜色。

范纯仁在范仲淹去世后,才出来做官。他先后出任过许州观察判官、襄邑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战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牧场本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道:“这是陛下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事向赵顼禀报了,要予以审理治罪。范纯仁说道:“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赵顼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凡是牧场由县里管理,就是从范纯仁开始的。

范纯仁后来被任命为同知谏院。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上奏说道:“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搜刮钱财,使民心不得安宁。《尚书》说:‘怨恨哪里在明处,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见的怨恨。”赵顼说道:“什么是你说的看不见的怨恨?”范纯仁回答道:“就是杜牧所说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赵顼说道:“你善于分析政事,应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变乱的史实。”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尚书解》献给赵顼。富弼当时任宰相,却称病在家闲居,不理政务。范纯仁说道:“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顾和倚重,应当自己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可他却为自己之事的忧虑超过了为众人之事的忧虑,为自己疾病的忧虑超过了为国家的忧虑。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个方面,他都有过失。富弼与我父亲,平素要好,我现在知谏院,不考虑私情来进忠告,愿将这本书给他看,让他自我检省。”
本章已完成! 木匠王爷 最新章节第350章 王安石推行新法,网址:https://www.52cxzw.net/252/25283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