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秦皇岛出征(2/3)

作品:《崇祯十五年

大军预定的登陆点,是在盖州连云岛附近,而连云岛距离秦皇岛大约150海里(600里)左右,就现在使用的帆船,一切顺利的话,航行大约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也就是后天清晨大概就能到连云岛附近。

等于从士兵到战马,都需要在船上窝一天---关于大军的航行时间,登陆地点,登陆时间,郑森等人商议过无数次,虽然有辽东将领曾经提出过暗夜偷袭,悄悄登陆,出其不意的杀掉连云岛上的建虏守军,但被郑森施琅坚决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东海岸多礁石,暗夜无光,极易触礁,一旦触礁,不但船只损毁,船上的将士在暗夜之中也无法挽救,因此,登陆时间一定要是晴好的白天,如此才能保证登陆地点的准确和成功。

这就是陆军和海军的区别,辽东将领在陆地作战惯了,惯性的以为,夜色是最好的保护,但水军却不是这样,因为大军登陆最大的危险,其实并不是海岸边的敌人,而是莫测的海象和漆黑的夜色。

至于被连云岛的建虏发现,郑森以为不足为虑,岛上不过五百人,就算发现了也难以抵挡,不说船上的大军,只说船头的大炮,就够建虏喝一壶的,而只要占领了连云岛,有了一个中继点,下面的行动就好说了。

对郑森的看法,从太子到吴甡都是赞同的。

“出发!”

此时,吴三桂全身甲胄,威风凛凛地站在最高的三桅战舰之上,向码头上的吴甡抱拳躬身,然后转身喝令。

“呜呜~~~”

号角吹角。

风帆扬起,船队起航。

“威震辽东,得胜归来!”

高起潜命令手下的小太监,率领秦皇岛的留守人马和船夫青壮,在码头上擂鼓呼喊。

船上的将士也高声响应。

声震大海,惊起海鸥一片。

晨风中,京营参赞张家玉身披甲胄,负手站在船头,望着烟波浩渺的大海,心中激动无比,他是广东人,对大海毫不陌生,但辽东的这片海域,却是他魂牵梦绕,多少年了,终于可以踏上那一片大明故土了,建功立业的激动之中,他心中却也是漫过辽东数十载失败,忠臣烈士尸骨无数的悲伤……

脚步声响,有人来到身后,一看原来是医官李信(李岩)。

大军出征,除了甲胄火药,医官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渡海攻击尤其危险,一般的医官也真不敢随军出征,所以李岩主动请缨,连他在内,这一次一共有十个医官,三十个青衣小厮一同随军。

不同于普通医官,军中都知道,李信是一个有来头的人,和太子殿下是有某种关系,因此从将官到士兵,对李信都倍加尊敬。

而真正知道李信的真实身份,知道李信就是李自成麾下大将李岩的人却并不多。

张家玉是一个。

最初,张家玉对李岩是很鄙视的,甚至是厌恶,认为曾经的朝廷举人,居然从贼,实在是天下读书人最大的耻辱!像李岩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活着,早应该一刀宰了,以荡天地,竖正气,有一次在太子殿下面前,张家玉委婉提出,饶李岩一名已经是仁慈了,将他继续留在军中,怕是会生出祸患。毕竟流贼还没有剿灭,李岩是不是真心归顺朝廷,谁也不能知道。

太子没有解释,只让他和李岩多相处、多了解。

张家玉又怎会和李岩相处?因此表面上答应,但私下里见到李岩却是厌恶的躲着走,直到看到玉田之战的塘报,说李岩夫妻在关健时刻,率领轻伤员和青壮冲上城头,奋勇杀敌,力挽狂澜,将建虏击退之后,张家玉对李岩的印象才稍微的改观了一些,不过却依然冷冷。那日从京师出发,见李岩夫妻居然也在军中,张家玉有点意外,不过却也不多问。

等到了秦皇岛,张家玉对李岩稍微注意了一点,

从太子以下,军中对医官都非常尊敬,因此李岩和众位医官,和两位将领张名振张家玉共乘了一艘大船,临风出海,很多人都走到船舷边观海景,李岩在船舱里窝不住,也出来了,见到正在船头临风而御的今年新进进士张家玉,李岩拱手施礼,随即远远地站到另一边。

如果是往日,张家玉是绝不会和李岩说话的,但今日大军渡海,心潮澎湃,他忍不住高声道:

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

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

边衅久开尚未定,室戈方操几时休?

片云孤月应肠断,桩树凋零又一秋!

……

此时在船舷边的,几乎全是武人,知道张家玉词间意思和此词作者是谁的一个也没有。

大约只有曾经是举人的李岩能明白。

边衅指的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五年 最新章节第785章 秦皇岛出征,网址:https://www.52cxzw.net/201/20140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