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夺门之变(三)(2/3)

作品:《崇祯十五年

/>

九月,辽东经略张煌言率阎应元等援兵赶到,大明军人数三倍于罗刹人,两路攻击,一路断后,将罗刹人杀的大败,鲜血染红了黑龙江。

十月,战役结束,除了千余罗刹侥幸逃走之外,其他罗刹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虏,而即便是逃走的罗刹人,沿途也不住的遭到野女真的袭击,最后安全逃回国内的,只有五六百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此战,彻底震动了罗刹国,令他们意识到,东方大国是一个强大的,不容侵犯的对手,加上欧洲发生战事,罗刹国要面对瑞典的挑战,东西两面难以同时顾及,所以,即便是万分的恼怒和憎恨,罗刹沙皇却也再不敢再派兵侵扰大明边境了。

……

罗刹国不进,大明军却不放过,遵照隆武皇帝的旨意,张煌言率兵继续挺进,直入罗刹国境内,捣毁罗刹人的据点,以期彻底解决边患,不再给罗刹人反复骚扰,大明军劳师远征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见不妙,罗刹国提出谈判。

……

隆武二十七年三月,双方使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

历时一个月,双方确定了边界,尼布楚,雅克萨,库页岛,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广大地区,都为大明的国土。

虽然不情愿,但为了摆脱东西两面同时做战的困境,罗刹国不得不在条约上签字。

不同于历史的《尼布楚条约》,遂成。

消息传来。

隆武帝喜悦。

天下同贺。

……

四月,隆武帝巡视江淮,太子监国。

南方的兴盛和已经初具雏形的资本主力萌芽,各种工厂公司的建立,令他十分的欣慰。

原本,隆武帝是计划一路巡到南京的,以最后确定,是否撤销南京六部,改南京为江苏行省,但不想刚到扬州,就得到了急报。

----准格尔十万大军,忽然袭击喀尔喀蒙古。

比起上一次的两万兵马,准格尔蒙古在准备了两年之后,这一次是精锐尽出,虽然“十万”有水分,但六七万人肯定是有的,准格尔蒙古进军速度极快,喀尔喀三部蒙古一战被杀的落花流水,不等李定国救援,就已经是急慌慌的放弃外蒙古,撤回了内蒙古。

而准格尔蒙古也是得意忘形,一路追击,竟然是追到了内蒙锡林浩特,距离大明京师已经不足千里,威胁归化城,距离抚远将军府所在的二连浩特,更只有七百里。

京畿震撼。

隆武帝迅捷返京,商讨之后,决意亲征。

----京营提督,老将军佟翰邦率兵两万为左路,军机首席同时兼内阁阁员的高斗枢领兵三万为右路,隆武帝亲率中路三万精锐大军,连同随行车马、支前民夫,一共将近十五万人,迎战准格尔蒙古。

同时令抚远将军李定国兵出二连浩特,绕道后方,截击准格尔的退路,喀尔喀蒙古三部,整顿兵马,于大军汇合。

隆武帝御驾亲征,蒙王和辽宁郡王,京师武备勋贵,武安伯孙世宁,宛平伯巩承恩,长驸马都尉周显,锦衣卫都指挥使颜灵璧等人都跟随。

京师由太子监国,首辅史可法署理国事。

……

八月二十七,老将佟翰邦统领的左路兵马在乌兰布通和准格尔蒙古大军相遇,准格尔蒙古欺他兵少,不等他安营扎寨,就对他发起猛攻,但佟翰邦镇定自若,指挥从容,大明火器更是犀利无比,打的准噶尔无法靠近,双方激战一天,准格尔蒙古眼睁睁的看着佟翰邦扎营立寨完成,前后营盘四十座,联营十几里。

其后的三天里,佟翰邦继续坚守,闭寨不出,准格尔蒙古骚扰攻击,但都被击退。

眼见没有进展,明军完全就是啃不下的硬骨头,加上消息传来,说大明皇帝亲率的中军主力即将到达,准格尔蒙古上下都有些慌,商议是不是撤退?但准格尔蒙古的头领强硬的很,他力排众议,要在乌兰布通和明国皇帝大战一场,破除明国的气焰,令喀尔喀蒙古失去倚仗,以为统一蒙古、建立一个喇嘛教的大蒙古汗国打下基础。

---准格尔蒙古的头领有这样的底气,不唯他身边的六万骑兵皆是最精悍的蒙古勇士,除了骑战,更拥有罗刹国的系列火器,马步战他自信都强于明军,从喀尔喀蒙古抢掠的粮草也充裕,更重要的是,他们此时扎营的乌兰布通是一座红色的小山,泡子河与哈而哈河从乌兰布通的西北汇入萨里克河,再向北注入西拉木伦河,山南坡是无法攀登的峭壁,北面则是一个可以攀登的陡坡,山水环绕,易守难攻,只要“觅山林深堑,倚险结营”,布阵于山上林内,待到明军疲惫,就可以从山上驰下,一战破之。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五年 最新章节第1331章 夺门之变(三),网址:https://www.52cxzw.net/201/201408/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