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山东之事(2/3)

作品:《崇祯十五年



……

但在朱慈烺看来,开矿不但能制造财富,而且能解决就业,万历推行矿税,结果天下鼎沸,并非是矿税本身有错,而是因为神宗皇帝用人不对,方法不对,,尤其不该使用内监,最终惹的天下鼎沸。

内监贪婪,不务实际,肆意压榨,只为讨好,再好的政策到了他们手中,也必然是一塌糊涂。

但是有合适、恰当的办法,配以良好的制度,开矿绝对是一件大益事。

招标承包制,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采用招标制,朝廷不插手经营,商人专职生产,利益和风险,都是他们的,而商人向朝廷交纳的数目也是固定的,清清楚楚记录在册,没有人能上下其手,更没有人能骚扰百姓,真正做到了官商分离。

当然了,虽然是承包,但也并不意味着朝廷就不管了,但是出了重大事故,造成人员损失,朝廷也是要追究承包者的责任的。

而因为交了租金,等于是煤矿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承认和保证,不必再躲躲藏藏,但是投标的价钱合适,商人们也乐于参与。

就西山煤矿的经营来看,招标承包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朝廷不参与经营,只监督,每年都有固定的收益。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却是涓涓细流,在不惊扰百姓的同时,充实了国库。同时也缓解了民生,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

---这并不是朱慈烺的独创,而是前世里大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经验,朱慈烺只是取而用之。

因为,朱慈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论煤矿金矿铜矿铁矿,都要实行这个制度,照大明律,山地矿产,无主土地,本就是归于朝廷和皇家,而这些矿区,百分百都是在山间,照明律来说,都是属于皇家的,大明朝廷有权力收税收租。

……

内阁诸臣都是明智之臣,有西山煤矿的实例在前,隆武帝又苦口婆心的一一劝说,他们才同意在全国各地推行矿井“投标承包”制,但同时附加了很多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先在山东试行,毕竟煤矿和金矿不同,不能以西山煤矿的先例就统一全国。

朱慈烺从善如流,听从了,于是就以山东为试行,山东之后,云南贵州江西等多有金矿铜矿的行省才会执行。

第二,就是不用内监。

朱慈烺也同意了。

不管山东的试行,还是未来各地行省的矿产,所收矿税或者是租金,都入太仓库,也就是户部,而不是陛下的内廷库,等于他将皇家的权益,让给了户部,而执行的人员,也就是主管的人,也不再是内廷的内监,而是朝廷户部或者是各省的官员,等于内廷将人事权也让出去了。

如此,内阁和六部研究之后,方才勉强同意。

即便如此,群臣心中仍然有疑虑,因此当听到“山东”“金矿”四个字之时,他们心情不免忐忑和复杂。

和煤矿不同,金矿银矿铜矿的开采不但更难,而且需要有相当高的提炼技术,如果没有,就算是开采出上好的矿石,也无法产出上等的金属。也因此,隆武帝在传达诏令的同时,也早早就请几个通晓现在冶金之术的传教士,到山东去了,隆武帝给他们任务很简单---大明朝廷支持你们在山东传教,但你们要帮大明朝廷修建三座冶炼高炉。

因为时间的关系,三座高炉还没有完全修建起来,只有一座接近完成。

原本,朱慈烺想要缓缓实施,但黄河大水来的突然,没办法,他只能催促王永吉加快执行的速度了。

……

南京。

悦来客栈。

“锦衣卫查案,都跪下!”

“跪下,顽抗者死!”

锦衣卫带着公差们,手持长刀,如狼似虎的扑进。

很快,客栈里面就传出剧烈的打斗之声,显然面对锦衣卫,闻香教众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们激烈反抗。

虽然李晃严令要留下活口,不过在激战之中,还是一个顽徒被一刀戳死。所幸的是,客栈老板也就是这一次行动的最大目标李在田被成功拿下,眼见不得免,李在田原本想要自杀,但锦衣卫早有提防,一把捏住了他的嘴,将他藏在牙齿间的毒药抠了出来。

打斗停止。

李晃提着袍角,面色沉沉,快步进入客栈中。一个锦衣卫撑着油布伞,紧随身边,为其遮挡,

客栈里里外外已经被完全控制,锦衣卫正在执行在搜查,小胡子锦衣卫疾步迎接,简单汇报。

李晃微微点头。

李在田被押了过来。

“听着,咱家只问一次,萧汉俊现在在哪?他对你,又留了什么计划和要求?”李晃声音不高,但却非常冷,眯缝的小眼盯在李在田的身上,仿佛是要看透他的心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五年 最新章节第1208章 山东之事,网址:https://www.52cxzw.net/201/201408/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