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楚王(3/5)

作品:《黑色宿命

的行政办事效能。

其三,积极开发边远地区。吴起把那些收回了爵禄的贵族“往实广虚之地”,也就是把他们迁到地广人稀的地区,特别是楚国的南方。这样不仅新开垦出许多耕地,增加了楚国的粮食,这些贵族他们失去了俸禄,有的就从寄生虫变成了自食力的劳动者;而且,他们原来占有的土地,收归国(王)有,又可出租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不仅增加了国家收入,也缓和了阶级矛盾。

其四,改革军制,“要在强兵”。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吴起建议悼王“砥励甲兵,以时争利于天下”,也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当然更符合悼王的心意。吴起建议把收回的俸禄和裁减官员省下来的钱,用来抚养士兵,扩充军备。悼王也很钦佩吴起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才干,便把重新组建和训练军队的任务全权授予了他。吴起来楚国之前,曾着有《吴起兵法》或简称《吴子》,在魏国他按自己的兵法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现在再一次进行实践,并结合实际作了许多补充:第一步他在全国招募兵员,选择年轻力壮之士,视其身材和特长分类编队,对善于使用五种兵器(戈、矛、戟、殳、弓箭),身强力壮,行动敏捷,“志在吞敌”的人予以提拔。第二步进行严格的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他还特别注意训练骨干,“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正是用这种方法,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除了反复地严格*练之外,又特别强调纪律和赏罚分明,一切行动必须坚决听从指挥。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吴起领兵和秦人作战,两军尚未击鼓交锋,有个士卒克制不住杀敌情绪,不待上级令下,勇猛地冲上前去,杀了两个敌人回来,吴起下令把这个士卒斩了!军吏前来劝:“这个士卒非常勇敢,很有才干,将军为什么要杀掉他。”吴起:“他虽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行事,触犯军纪,就该斩啊!”军吏等无话可。这就是用刑“不可不严”,罚得要准,惩处要及时。吴起不仅讲求重罚,更注重重赏,他将军功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军功给予不同奖励。对立有大功的不仅升职提拔,对其家属和子女也予以赏赐,不只让为国杀敌立功的个人感到光荣,还让他全家都感到光荣。在两千多年前能考虑到这一点,的确是很不简单的,吴起不愧为伟大的军事家。

与此同时,吴起还极力奖励耕战。史书载:“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也就是禁止士民脱离农耕和行伍,鼓励士民努力耕种,储积粮食,这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达到兵精粮足的目的;而且也改善了士民及其家属的生活,从而解除了士卒的后顾之忧。

吴起还禁止纵横家到楚国来游,以便让全国更安心变法和搞好生产。

吴起在悼王的全力支持下,变法改革得以顺利展开。但因他触犯了王公大臣的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剧烈反对。如大贵族之一的屈宜臼就直接指责吴起:“吴起,你搞变法,是变故易常,不守祖宗之法,阴谋逆得,好用凶器,图谋把楚国搞乱。你是罪魁祸首,是危害楚国的祸根。”吴起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楚国只有强大,才能争霸天下;只有实行变法,国家才能富强;因循守旧,只能处处挨打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你们为了一已私利就不愿楚国强大吗?你们怕楚国‘乱’,不怕楚国亡,是何居心?”宜臼无言可对,却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散布种种破坏变法的言论,甚至纠合一伙旧贵族到悼王面前去诬告吴起,想要悼王中止变法,遭到悼王的痛斥:“前些年,三晋来犯,向你们要粮草,迟迟不给;调你们的军队,不堪一击。现在国家府库充实;令尹训练的军队,威严齐整;百姓安居乐业,街头无业行乞的游民已大大减少,这些有什么不好?乱在哪里,坏在哪里?”悼王环视了一下来进言的人,发现其中有几个正是按规定应到边远地区去的,指着他们:“你们怎么违背命令还不快去?这是我的命令,不是令尹的命令,令尹不过是执行我的意旨!”有人在底下声嘀咕:“我们没有犯法,为什么要去充军?”这个话被悼王听到了,驳斥道:“这不是去充军,这是去建功立业。充军能让你带那么多家财吗?这是给你新领地,你在那里搞得好,不仅可以免税,还可以受奖,充军能和这相比吗?还有一条,你不愿去实边,还可以到军队中去服役,在军队中立了军功,也可以受到奖励。这些都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去?现在捣乱捣到我的头上来了,表面看,是令尹的不是,实际上是在攻击我,要变法是我决定的,这些命令是我要令尹发布的,你们要造反吗?你们有几个脑袋?”这些反对者一个个被悼王问得口瞪目呆,有的头上直冒汗。悼王提高了嗓门,厉声作色道:“我若再听到了半句攻击变法的言论,定杀无赦!谁再敢抗拒不执行命令,定严惩不怠!听清了吗?”这些人只得乖乖回答:“听清楚了。”刚来时的嚣张气焰一扫而光了。悼王大喝了一声:“还不快给我滚蛋!”宜臼他们一个个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由吴起领导并得到悼王全力支持的变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249章 楚王,网址:https://www.52cxzw.net/0/248/250.html